请输入关键字
top
400-815-1117
400-815-1117
股票代码:688068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癌症早筛早诊大趋势下,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协同海南、广东积极推进肝癌早筛普及
2025-04-18

2025年4月15-21日是第31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的主题是“科学防癌 健康生活”。旨在通过普及癌症防治科学知识,倡导群众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癌症风险因素;鼓励高风险人群主动参加癌症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导癌症患者及时接受规范化诊疗,并定期复查。通过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活。




随着“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与需求不断演变,促进健康模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战略转型,在这一进程中,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国家政策的有效引导起着关键作用。2025两会期间,“癌症早筛”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核心议题之一。


全国政协委员刘思德

建议将恶性肿瘤的筛查早诊纳入医保支付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连续的慢性过程,而早期阶段是有效防控的关键,因此,医保应早期介入对重大疾病的防控环节,将重大疾病的筛查早诊适宜技术纳入医保支付,这样能产生更大的健康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季加孚

北京大学肿瘤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首席专家季加孚再次为癌症防治发声,“要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加强癌症防控网络建设。”癌症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季加孚始终关注癌症防治相关问题,曾在全国两会上提交过多份癌症防治相关提案,内容涉及肿瘤筛查、肿瘤大数据平台建设、早诊早治等多个方面。从此前的多个建议,再到今年的呼吁,可以观察到一个明显的趋势——他愈发关注癌症防治“关口前移”了。


全国政协委员刘艳玲

扩大肿瘤筛查的服务供给,探索完善筛查长效机制,建立癌症筛查的多层次筹资保障机制,加大癌症防治科普教育及培训水平。通过有效的早筛早诊早治,加速推动中国防癌抗癌事业的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


全国政协委员吴楠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吴楠针对我国基层肿瘤防治现状提出了建设性提案。吴楠认为,早期肿瘤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花费少,因此,肿瘤防治需将关口前移至预防和筛查阶段。建议将高危人群早筛项目纳入医保覆盖范围,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众更早地发现健康问题,强化“防、筛、诊、治、康”全链条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邢念增

首届国家杰出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邢念增教授就推动前列腺癌防治提出相关建议,呼吁推动前列腺癌早筛全覆盖,提高早诊早治比例,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国内外专家:全球视野下有效的肝癌早筛模式

2023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Masso Omata教授日本东京大学

亚太肝癌筛查经验表明,通过定期检测腹部B超+血清标志物肝癌三项(AFP、AFP-L3%和DCP),可有效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率,从而提高生存率。

早在2023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上,Masso Omata教授在《肝癌高风险人群的管理与早期筛查》主题报告中强调:

1.肝癌三项(AFP、AFP-L3、DCP)是日本肝癌筛查模式中重要的三个肿瘤标志物,可显著提高肝癌筛查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且为商业试剂盒可医保报销。

2.HCC患者中可检测到69%的患者AFP-L3显著升高,AFP和AFP- L3 同时升高患者占比15%;AFP阴性的HCC患者中仍可检测到AFP-L3显著升高。

3.如何发现HCC微小病灶?AFP- L3检测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在肝癌早期筛查的基础上加强全面健康管理,日本过去50年HCC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


2024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潘啟安 教授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朗格尼医学中心潘啟安教授

在2024世界肝炎日宣传大会主题报告中介绍:慢乙肝患者肝癌风险比常人高出15-20倍,国际上不同的肝病专业组织都推崇超声+血液三项监测小肝癌方案


2025亚太肝病学会年会-王宇 理事长

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APASL2025大会开幕式报告中,王宇理事长明确指出:肝癌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并强调了AFP、AFP-L3%与DCP的联合检测(肝癌三项)在提高早期肝癌检出率、降低漏诊风险方面的重要作用。


海南省:因地制宜,深入推进肝癌早筛工作


为助力消除肝炎危害行动,海南省积极推进《海南省“2+3”健康服务包》和《海南省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开展早期肝癌筛查和监测工作实施方案》。2025年4月8日,王宇理事长在海口市对海南省肝癌早筛工作进行调研,强调了海南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沉重,指出开展肝癌早期筛查监测是实现消除肝炎危害的重要措施。海南省卫健委张毓辉副主任在研讨会上指出,持续做好“2+3”健康服务包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强化肝癌早期监测,加强技术培训,促进基层能力提升。海南省卫健委李维华处长介绍了全省早期肝癌筛查和监测情况;省人民医院感染科林锋教授分享了全省肝癌早期筛查临床实践;纽约大学医学院朗格尼医学中心潘啟安教授介绍了欧美肝癌筛查状况和技术应用。研讨会由李增德秘书长主持。海南省卫健委、疾控局、疾控中心,海南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海南省人民医院相关人员参会。

通过多学科协作、优化技术方案和流程,加强随访管理,海南省正在努力提高肝癌发现率和监测水平,为全国肝癌早筛工作树立了典范。

广东省:多部门联合,探索肝癌早筛有效路径



广东省也在积极探索肝癌早筛的有效路径。2025年4月9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广州召开了广东省促进肝癌早筛研讨会,邀请了广东省卫健委、疾控局、疾控中心、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等相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会议。王宇理事长在会上阐述了消除肝炎危害行动的三个主要环节以及开展早期肝癌监测的实施路径,呼吁加强多学科协作,促进肝癌防治。广东省卫健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宋铁表示,肝癌早筛是肝炎早防早治行动的重要内容和落脚点,需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共同发力。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介绍了数智化赋能创新肝癌早筛模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林炳亮教授分享了广东省肝癌筛查临床实践,纽约大学医学院潘啟安教授则介绍了欧美肝癌筛查状况与技术应用,南方医院孙剑教授、广东省疾控中心首席专家何剑峰主任医师等专家围绕肝癌早防早治进行了深入交流讨论。研讨会由李增德秘书长主持。此次交流与探讨,为广东省乃至全国的肝癌早筛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一直以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努力发挥平台纽带作用,凝聚多方力量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肝癌早筛工作,积极推广肝癌早筛模式。从APASL2025的国际视野,到海南省、广东省的因地制宜实践,基金会不仅在学术层面推动了肝癌早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更在政策倡导、技术推广、基层能力建设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凝聚共识,基金会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肝癌早筛防控体系,为我国肝癌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容整理自:中国科学报、封面新闻、健康报、央广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

上一篇: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举办广东省促进肝癌早筛研讨会
下一篇:2025肿瘤防治中国行——肿瘤防治宣传周公益筛查特别活动(穆阳站)举行!